《我的前半生》——生活在别处
在《我的前半生》里,有人羡慕唐晶,也有人羡慕罗子君,有人喜欢陈俊生,也有人想成为贺涵,老卓也很令人敬佩,甚至凌玲,她也许只想好好度过自己的后半生。3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我们总是认为别人拥有的就是新鲜的,极好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过得惬意就好,不必羡慕。
晚上出门倒垃圾,下楼上楼都能听到邻居家传出的声音,统一追剧《我的前半生》,可见该剧之火。亦舒的这本同名小说我以前是看过的,只当那是香港人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有差距。所以我追剧只是想看看编剧怎样在大上海的背景下设计人物和演绎故事。
路遥《平凡的世界》: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结果,靳东引用的这句古诗被指使用的语境不对,跟他表达的意思完全没关系,再一次引发非议,被指此前塑造的有文化有内涵的人设崩塌了。一期《金星秀》中,金星与做客节目的吴越聊到了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一些话题,其中就有一段是关于靳东的。
斋戒的第31天
1、我的斋戒,进入了第31天。我忘记了之前的那次漫长的斋戒是怎样的觉受,我只能说说最近这一次的。 我意识里总认为,会在某一天定要走上修行的道路。原因是之前,我指我的前半生犯错挺多,应该只有修行才能救我。
2、根据伊斯兰教的教法,每年的九月是斋戒月,所有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都应当在这一个月内进行封斋。 封斋意味着从日出前到日落时,穆斯林禁止进行饮食和房事等活动。 斋戒月的第29天,如果晚上看到了新月,那么第二天就是开斋节;如果没有看到新月,斋戒就再延长一天,共30天,第31天就是开斋节。
3、八关斋戒日是农历每月初十十二十二十三十。一般八关斋戒在阴历每月初十十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天受持,如果不能在此六日受持,也可以其余任何一天受持,多受则多功德。如是小月,即改为二十八,二十九六斋日,受持此戒。
4、斋月的把斋举意时间,最迟不能超过晨礼,可嘉(穆斯特哈布)斋戒的举意最迟可以到下午。 如果无法确定明天是拉麦丹月的第一天,还是“舍尔邦”月的最后一天,那么,最好举意把舍尔邦月的副功斋,如果后来确定,第二天为斋月的第一天,他的斋可算作拉麦丹月的斋。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和原著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1、角色人设不同:原著根本没有贺涵这个角色。和居酒屋的老板老卓一样,像贺涵这样毒舌又傲娇的孔雀男在小说中是根本没有的角色。包括唐晶在工作上的对手都是新增的角色。此外,陈俊生在原著中的名字叫史涓生、凌玲是原著中辜玲玲的人设。而子君和唐晶的老公分别是翟有道和莫家谦。
2、《我的前半生》是根据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电视剧和原著几乎完全不同,有很多细节不同,例如剧情长度、人物名称等等。但是整个改编完美提取了原著的精华,如果说原著是一片原始森林,那么改编过的就是适合现代人集游玩观赏一体的风景区。
3、首先是“原著党”的吐槽——“只有名字是熟悉的,剧情已经没有亦舒的味道了。反而女主因骄纵完全跟女主人设不一样。”“亦舒女主角要能任何时间穿好一件白衬衣,马伊琍穿得像红绿灯。
4、没有很强的带##的冲击性,总能引发一些思考,大概,像南方梅雨季节的雨吧,润物细无声。刚刚看到有回答提到:“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嗯,她俩盛行的时间差不多,琼瑶的书我也看过不少,给我的直观感受是,琼瑶的男主存在于幻想:热烈而疯狂,痴情而如风。亦舒的男男女女多平实而不失波澜。
5、不一样的,小说中的唐晶跟自己的男朋友移民并结婚了。亦舒原著中,唐晶的男友并非贺涵,而是一个精品律师。唐晶对待子君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掏心摘肺,竭尽所能的好。
6、相对原著《我的前半生》,我更欣赏亦舒简洁,犀利的语言风格,精准又干净利落。比如,在书写子君突然被离婚那一刻的反映:“离婚",涓生喃喃说,"子君,我决定同你离婚"。我如遭晴天霹雳,退后两步,跌坐在沙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