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四大流派的代表作
袁派:以《祥林嫂》、《西厢记》、《梁祝哀史》、《香妃》等作品为代表,由袁雪芬创立,影响深远。范派: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李娃传》、《打金枝》等剧目闻名,由范瑞娟创立。
傅派《情探》:这是越剧中的传统剧目,源自明代传奇《焚香记》。上海越剧院将其作为保留剧目,傅全香是其代表人物。剧情主要描述了落第举人王魁与名妓敫桂英的爱情故事,王魁状元及第后背叛了敫桂英,而敫桂英在海神庙哭诉王魁的罪行后自尽,最终小鬼活捉了王魁。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语言上保持了朴素明朗的民间文学特色,又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凄美的爱情绝唱,通过越剧柔婉的声腔低吟浅诉,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不仅是越剧舞台上的经典保留剧目,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艺术精品。
越剧《血手印》剧情简介
《越剧血手印》(又名《王千金祭夫》),是越剧传统剧目。书生林招得与富绅王春之女王千金自幼订亲,后因林家衰落,被逼退婚。招得春游,误入王家花园,巧遇千金,相约赠金。夜半赴约,丫环被歹徒所杀,招得扑倒尸上,血染衣襟,匆忙返家。门上又沾血手印。
越剧剧目《血手印》又名《王千金祭夫》,源自1956年由傅骏改编的传统故事。剧中的主角书生林招得与富绅之女王千金自幼定亲,但因林家贫困,王家提出赠金。马夫张培赞却乘机冒名劫金,杀害了王家婢女,导致林招得无辜被判斩首。王千金不顾一切,前往法场祭奠丈夫,林母则向包公投递状书,请求重审旧案。
越剧《血手印》讲述了王千金与林郎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面对家族纷争、误会和谋杀的困境。王千金深爱林郎,尽管家道中落,她仍坚持婚约,但老父贪财欲退婚,导致一系列悲剧。林郎被冤枉为杀害雪春的凶手,而王千金誓死为他洗清冤情,最终在包拯的帮助下,冤情得以重审,他们有望重聚。
法场祭夫选段简介
法场祭夫选段源自越剧经典剧目《血手印》,这部作品深受戏剧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戚派花旦表演中的瑰宝。1956年,傅骏对《血手印》进行了改编,更名为《王千金祭夫》,赋予了新的剧情深度。
节选自越剧 传统剧《血手印》 。《法场祭夫》选段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也是戚派花旦唱段中的名家名段。1956年《血手印》由傅骏改编,又名《王千金祭夫》。
改编自《血手印》的戏剧版本,旨在展现林招得的冤案,深刻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对青年男女的束缚,以及封建官吏的贪腐与滥用职权,对无辜百姓的无情迫害。剧作特别突显了王千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她不屈从于父命、挑战王法的坚定性格。
《你不问情由破口骂》是《法场祭夫》一折,通过“三杯酒”、“托三桩”和“祭夫调”等唱段,尽情发挥唱腔艺术,被公认为戚派代表作之一。1956年《血手印》由傅骏改编,又名《王千金祭夫》。
血手印邵氏电影
电影血手印,又名The Crimson Palm(香港英文版)及Huet sau yan(粤语版),是一部以戏曲为类型的影片。它于1964年10月28日在香港上映,由陈又新导演并编剧。
当年有超过两千人报名应试,李菁凭获清新的外表和表演天份幸运录取,与方盈、江青、郑佩佩、秦萍等四十人成为同期同学。 训练班结业后,与邵氏订下八年合约,初期被定位为古装型演员,第一部电影是《宋宫秘史》。同年,她演出《血手印》及《双凤奇缘》。
追魂镖1968年由秦萍主演。秦萍(1949年——2017年9月6日),原名陈小平,14岁考入南国实验剧团第一期培训班,受训后被导师推荐往日本的东宝艺能学校,修读深造课程。1964年,她回港后即加入邵氏公司,同年她与影后李菁及凌波合演《血手印》,演技崭露头角。
小花是由李菁扮演的。李菁资料如下:李菁,外文名称:Ching Lee,别名:李国瑛,香港女演员。参演的电影有:《宝莲灯》、《珊珊》、《新独臂刀》、《风水二十年》、《笕桥英烈传》、《金毛狮王》、《猛鬼山坟》、《新啼笑因缘》、《鱼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