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大家好,关于《逆行人生》 豆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逆转时空豆瓣能超过八分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如何评价《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
1、如果对《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片名感到陌生,那么它的另一个名字《返老还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返老还童》形象而具体的点名了本片的主旨,也将大卫·芬奇“矛盾”的风格——浪漫与黑暗,有机的融为一体。
2、小时候和小伙伴讨论过很多奇思妙想,其中之一就是,如果能从“死”活到“生”,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体验。这个想法在大卫·芬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中实现了。
3、但在成年的我看来,《本杰明·巴顿奇事》堪比血色的浪漫——残酷的逆生长,生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可别信什么“大卫·芬奇终于放下黑暗电影的屠刀”的鬼话,也由衷的谢天谢地,返老还童这种事不过是电影里的一场噩梦。
4、本片用159分钟的片长,描绘了一个从“死”活到“生”的个人史诗,逆生长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却让观众反过来去感受到生命的两个极端——生的“痛苦”与死的“快乐”。
5、在时间这个抽象的三维坐标中,生命是那么平淡无奇,人类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反过来就不美妙了,特别是,这个特别的人遇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6、其实,大卫·芬奇的野心很大,大到用他特有的叙事手法和违反科学定律的非凡想象,向伟大的《阿甘正传》致敬。
7、他想用一个逆生长的神奇之人,与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时代,进行某种形式的融合和比较,而本杰明和黛西的一生挚爱,不过是给观众留下一组印象深刻的时间坐标而已。
8、只是,当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遇到时代与成长的严肃话题时,观众更习惯于选择前者。毕竟,看俊男美女谈恋爱,陪着男主变年轻、女主变老的奇妙经历,要比略显枯燥刻板的时代历程更有吸引力。
9、况且,将一个看起来非常“不真实”的人,硬塞进一组很“真实”的历史时刻里,以及一系列半真半假的人物身边,那种难以名状的违和感,想想就觉得无福消受。
10、片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人公本杰明·巴顿,生下来就拥有80岁老人那样花白的头发、褶皱的皮肤和老态龙钟的体貌特征,因本杰明的母亲难产而死,他被父亲当成怪胎,被丢弃到养老院的门口,养老院中好心的黑人妇女奎妮收养了他。
11、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杰明的身上慢慢的出现了奇迹——别人越活越苍老,他却越活越年轻。当“高龄”的他遇到了小女孩黛西,一种由衷的爱意油然而生。
12、参加了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短暂的恋情,人到“中年”的本杰明,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了最中意的人——黛西。两个人各自经历了一段人生的颠簸流离,最终奋不顾身的走到一起。
13、然而,命运的捉弄再次让他们分离,身体越来越小的本杰明,终于盼来了黛西。相伴终老的誓言,在一位老者和一个婴儿的四目相对中戛然而止。
14、看得出,很少流露出感性气质的大卫·芬奇,在《本杰明·巴顿奇事》的感情刻画上下足了心思,将悲欢离合的感情纠葛,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缠绕在一起,创造了一则关于生命的寓言故事。
15、只是,大卫·芬奇的浪漫,永远暗藏着对社会的反思、对人性的深思,在男女主人公一系列颇具讽刺意味的遭遇中,那个令人心悸又心痛的“大卫·芬奇黑”,让观众多少有些惶惶不安,如坐针毡。这也是本片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读书推荐】豆瓣8.8分-《当尼采哭泣》
1、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
2、“我常常会怀疑,为何恐惧盛行于夜晚。在20年这样的怀疑之后,我现在相信,恐惧并非产生于黑暗;相反,恐惧像星辰一般总是在那里,但是为耀眼的日光所遮蔽。”
3、“肉欲是咬住我们脚跟的母狗!而且,这只母狗是多么精明,知道要如何在拒绝一片肉的时候,去哀求一丝灵魂。”他合上册子。“所以,问题不在于性的出现,而是它让其他东西消失了,某种更有价值的东西,更为珍贵无比!性欲、煽情、沉迷欲海,它们是奴役他人的东西!贱民像猪彘般挥霍他们的生命,在肉欲的食槽里进食。”
4、——肉欲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及时满足还有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以及依赖他人的一种互动形式。这相比于尼采说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更容易获得,让自己产生“幸福感、成就感”。尼采在精神上近乎神的存在,也注定他的高度俯瞰众人才会有那句“贱民像猪彘般挥霍他们的生命,在肉欲的食槽里进食。”
5、‘谁是无忧无虑的人,并享受安逸又永恒的快乐?’我来告诉你答案:只有那些见事不明的人,那些普通人跟小孩子!”
6、——人不可能永远是小孩子,不可能会一直无忧无虑,其次对于“见事不明”的普通人。而现实生活中见事不明是大多数,被忧虑烦扰无法自拔的也是大多数。
7、我认为他渴望成为自由的灵魂,但是无法舍弃信仰的桎梏。他想要的只是抉择上的肯定、认可,而一点也不要否定、放弃。他自欺欺人:他做抉择,但拒绝成为那个做抉择的人。他知道他很痛苦,但不知道他为了错误的事情在苦恼!他期待从我这里获得缓解、慰藉与快乐。不过,我必须给他更多的苦难。我必须把他琐碎的苦恼,转变回它曾经的高尚痛苦。
8、——对布雷尔的分析非常精准,不想做抉择的那个人也许是因为不想承担“抉择”所产生的后果。“渴望成为自由的灵魂,但无法舍弃信仰的桎梏。”第一是缺乏勇气,缺乏抉择和承担后果的勇气,所以他不断纠结着,这也合理的解释了他对于同妻子婚姻的评价和对应的苦恼,想到的太多,合理的或顺从内心的行动太少。既然没有勇气作出选择和改变,那么吐露心声也是发泄自己痛苦的一种方式。
9、我喜欢邀请,不过我讨厌命令!”布雷尔立刻就后悔他冲口而出的话,但是不知道要如何收回,他在静默中吃完了他的早餐。——现在的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不仅会感觉到被冒犯的感觉同时,也会有被对方居高临下的指挥的厌恶感。同样我们又有多少次、因为气愤冲动而作出不可挽回的举动。
10、“意志无法逆行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意志是无能的!感谢上帝,因为他死了,那并不意味着存在没有目的!死亡的来临,那并不意味着生命没有价值。”
11、这个词,用的大胆又出格,但确实是我对布雷尔对于贝莎幻影的感受。此时的布雷尔应该还没有认同尼采对于贝莎的评价,另一方面,在潜意识里因为受到过尼采评价的刺激,而激发起来的“保护欲”,保护自己眼中的贝莎,保护自己做的“梦”。
12、尼采会因治疗布雷尔允许布雷尔又一些小胜利。布雷尔也承认自己需要尼采的治疗。这也许是彼此治疗的开始。
13、使用较低层次的能力去影响人类,我们得到的结果会是个较低级、较廉价的人。当你说你想要某种有用的东西时,你指的是你想要某种可以影响情绪的东西。
14、这是否意味着,通往理性的高级的层次,注定是少数人的果实?
15、两个人对于路都或多或少的隐瞒。尼采在于,路是他“挣扎的网”,布雷尔在于,路是他“通往失信的桥”。
16、而我们生活中,对于彼此的隐瞒,以及对应的目的,又有多频繁?
17、 1,时间是无法中断的,那是我们最大的负担,而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尽管在这个负担之下,我们还是要生活。——人生不是一场彩排,谁也没有能力去更改历史,清晰的遇见未来。
18、 2,“最令人渴望的女人就是最让人恐惧的女人。而且,当然不是因为她是什么人,而是因为我们让她变成了什么人。非常可悲!”——这样我想起来,昨天米神说的“本质上对象是什么人都是他们两个自我的投射”,是我塑造了他们,是我给予他们权力,是我自己一步一步策划着剧情。
19、 3,我们对“你依然如以往一般的孤寂,就像每一个被判决如此的人一样孤单。你制造了你自己的偶像,然后被它的陪伴所温暖。或许,你比你所以为的还要虔诚!”
20、 4,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让我想起了悲惨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悲惨的方式。
21、 5,我们必须期望于意义。症状不过是一个信差,携带了忧惧正在内心最深处爆发的消息而已!关于有限、上帝之死、孤立、目标、自由的最深切忧虑(纠缠一生的深层忧虑)现在打破了禁锢,而在心灵的门窗上敲打着,它们要求被听到,而且不仅是被听到,还要被体验!
22、 6,考虑一下贝莎对约瑟夫所意味的是什么。她是脱逃,危险的脱逃,从安全生活的危险中脱逃。还有热情、奥秘与魔力。她是伟大的解放者,对他的死刑判决提供了缓刑。她拥有超人的力量,她是生命的摇篮、伟大的母性告白,她赦免了他体内所有的野蛮与兽性。她为他提供了凌驾所有竞争者之上的笃定胜利,在她的梦中,她为他提供了经久不变的爱、永恒的友谊,与直到永远的存在。她是抗拒时间利牙的一面盾牌,在地狱深渊内提供救援,在底下的阴曹地府提供安全。 贝莎是神秘、保护与救赎的丰富象征!约瑟夫·布雷尔称呼这个为爱情。但是,它真正的名字是祈祷。
23、 7,撒旦是信仰的敌人,为了破坏信仰,撒旦可能穿上任何伪装,而且不会比怀疑主义与反信仰的外衣更不安全、更阴险。 但是谁会保护我们呢,神圣的怀疑论吗?谁会警告我们对智慧之爱与奴役之恨的威胁呢?那是对我的召唤吗?我们怀疑论者有我们的敌人,拥有我们的撒旦,破坏我们的反信仰,并在最狡诈的所在植下信仰的种子。结果,我们杀掉了诸神,但是我们认可了它们的替代品——老师、艺术家、美丽的女人。
24、 8,信仰的火焰通过对死亡、受到遗忘与缺乏意义的恐惧而无穷尽地增添着燃料。
25、 9,我们必须一层又一层地把意义剥除,直到贝莎停止代表贝莎自己以外的任何东西。一旦她被剥掉了多余的意义,他将会看出,她是令人惊骇而赤裸裸的“人性的,太人性的”,那个她与他以及所有人性的真面目。——这句话是否意味着,我们把赋予贝莎的光环和权力一项项去掉之后,就会看到,人性赤裸裸的自私。
26、 10,人生的四大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s):死亡、自由(包括意志的选择和因自由而有的责任)、孤独、人生的意义(或无意义)。
27、 11,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各是从怎样的星辰朝彼此坠落而到达此处来的?”
28、 12,“真理的追求必须经历一趟个人的心理分析,他称之为”精神上的剖析”。
29、 13,“把你的动机解剖得更深层一些!你将会发现,永远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是完全为了他人。所有的行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有的服务都是利己的,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
30、 14,如果想要了解人类的信念与行为,人必须先彻底清除习俗、神话与宗教。唯有这样,再加上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成见,我们才能接受以下的假设,那就是人可以去检查人类。”。
31、最后章是我共情最多的两章,通过布雷尔之于贝莎、尼采之于路。两个人都将戴在“意中人”上的光环褪下,特别是布雷尔,‘选择正确的敌人。’我想那就是关键!这些年来,我一直与错误的敌人在战斗。真正的敌人一直就不是玛蒂尔德,而是宿命。真正的敌人是衰老、死亡以及我本身对自由的恐惧。我责怪玛蒂尔德不让我去面对我实际上不愿去面对的事!我怀疑,有多少个丈夫对他们的妻子做相同的事情?”他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敌人,而不是将面对恐惧的借口继续发泄在妻子的身上。
32、连襟的对于布雷尔夫妇获得新生的评价 让人不仅感到糖分过高,——“我看到你注视着她,看见玛蒂尔德紧张很好玩,就像以往看着你们两个之间在闹着玩一样。也许这非常简单,你现在珍惜她,是因为你有过失去她会是什么样子的亲身体验。”
33、是啊,因为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与妻子无关,也意识到失去妻子的自己是多么的痛苦。最坚实最有力量的感情,就像是空气,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它,却也很容易忽视它。之前群里讨论过,身边的她,是否就是想守护的那个她,看完这部分,越发觉得,这个问题之前还应该有个问题,“你想守护的人究竟是自己还是你心爱的她?”
34、她把自己的手臂抽出来,面对他,双手交叉胸前,像个强有力的男子姿态,“对我来说,‘责任’二字是既沉重又难以忍受的,我已经把我的责任削减到唯一的一项——让我的自由不朽。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嫉妒,只会奴役灵魂。它们永远无法支配我。布雷尔医生,我希望,男人与女人因意志薄弱而桎梏彼此的时代,有一天真会到来。”她以相当于她抵达时的那种自信,
35、笔记:“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嫉妒,只会奴役灵魂。”——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嫉妒,可以理解为对彼此行为上及思想上、道德上的约束,但是否代表只要有约束就会奴役灵魂?
36、我现在的回答是,婚姻不会奴役灵魂,奴役灵魂的是自己。
37、我们于千千万万人中,跨越千山万水,在机缘的牵引下相逢,站到彼此的面前,轻松的说上一句“你好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